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史鈔類
 沈民悦(太原前卫/人佥事)    唐 颐(阳曲人希介/孙临洮知府)

 王崇冠(榆次/人)      郭廷冕(文水人 徐淮/
兵备副使)
 任 瀛(文水人山东/籍郧阳巡抚)   李 念(平定人应奎长/子归德府同知)
 李 愈( (第 31b 页)
  (一无所赋曰吾去日必不携一磁以伤吾民也擢/刑部郎会楚狱妖书相继起廷槐于中调护甚力)
  (晋宪副备兵闽海忌者假大计中之左迁鹾判稍/移南比部历礼部出备兵 徐淮
议开骆马湖以通)
  (漕运徙徐州城以避河患改州为府以便控制并/淮徐道以一统体清沛县妖党以安反侧寻调 …… (第 13b 页)
  (津津故魏珰乡里先是监司有匍伏庭下者槐曰/吾自用吾法与平交一刺珰大不怿令珰私人李)
  (明道出监漕势张甚槐擒治其下隶遂以冻粮不/前罪槐削籍后珰败复官再备兵 徐淮
筑归仁堤) (第 13b 页)
  河由陈颍至寿州合淮水入海又筑渠堰于徐州
  以杀河势
  三年户部侍郎白昂南京兵部郎中娄性筑堤浚
  渠于 徐淮
之间自夏五月至秋七月工竣明孝宗
  实录弘治三年正月户部侍郎白昂奏臣奉敕修
  治张秋决河由淮河相度 …… (第 18a 页)
  之虞况上流金龙等口虽幸暂淤久将复决宜于

  北流所经七县筑为堤岸以卫张秋已与河南巡
  抚等官议行之然所司议开河道 徐淮
境内河所
  经要地拟议未及其事尚无所统下工部议请复
  令昂会同巡抚等详议修浚事宜以闻从之吴宽
  …… (第 19a 页)
  (七万五千有零桩草柳苇以株东裍计者二十万/有零麻苘以斤计者八万四千有零所用河漕贮)
  (积抚按赃赎 徐淮
商税及 (第 43b 页)
徐淮
粮米总计仅十一/万金有奇视初请未及三分之二而决口增筑堤)
  (工高厚倍于原题者二盖公之经画素定而复 …… (第 43b 页)
  (摇惑安能坚忍有成成功之后非公长计远虑则/人情方在懈弛又安能思及久远而为之善图其)
  (后哉继自今拯 徐淮
数十万之民命于既弱通国/家数百年之运道于既湮而俾之勿坏者公之明)
  (德显功/远矣哉)
  六年正 (第 44a 页)
  (分则伏秋长多消少冬春长少消多上源雨多则/长雨霁则消此一定而不可易者海口既塞则所)
  (消之水何往耶臣尝亲至云梯关阅视海口深阔/并无淤梗一议者谓黄高于 徐淮
高于泗可不为)
  (之处乎臣曰不能也非不为也自河南□归以至/淮安之安东其地皆卑于河不独徐泗为然也如 (第 17b 页)
  十里外原旧筑堤之地竟高五七尺或丈馀不等
  故直灌堤根之水不一二日而水高于堤少洼之
  处漫溢成缺岁岁然也此水下注不特凤 徐淮
属州
  县漫淹而其水全归洪泽湖撼击高家堰一有不
  支则全淮东泻黄蹑其后而清口淤运河垫清水
  潭 (第 21a 页)
  (千四百筑以丈计者七万五千有零桩草柳苇以/株束捆计者二十万有零麻苘以斤计者八万四)
  (千有零所用河漕贮积抚按赃赎 徐淮
商税及淮/徐粮米总计仅十一万金有奇视初请未及三分)
  (之二而决口增筑堤工高厚倍于原题者三盖公/之 (第 26a 页)
   漕米加耗

 明初民运无脚耗等项至宣德间令民粮兑与军运
  成化间将 徐淮
临德四仓支运亦改兑军皆给路
  费始各有耗米兑运米俱一平一尖收受故有尖
  米耗米除随船给运外馀折银 (第 36a 页)
  徵粮米共四十万馀石(旧通志/)

  十三年赈凤阳等处饥民(明政统宗/)
  景皇帝景泰二年庐凤 徐淮
诸郡大饥发广运仓
  赈济(明典汇/)
  三年赈济徐州饥民(明典汇/)
  四年凤阳等处大水蠲免本 …… (第 23b 页)
  各灾伤地方守巡官查审流民大口给谷二三斗

  小口一二斗令各速还原籍(续文献通考/)
  三十二年秋议准 徐淮
水灾减免有田有户之人
  应纳税粮五万石其见在淮徐两仓米麦专给与
  无田无户之人或不敷将淮徐附近府 …… (第 28a 页)
  积逋马价九月以南直𨽻铜陵等县水灾诏许改
  折起运漕粮及蠲免存留有差十月以水灾命蠲
  南京锦衣等卫所及直𨽻扬州等卫所屯粮有差
  又以 徐淮
等处灾伤许改折蠲免各项钱粮有差
  仍令有司赈济如例(续文献通考/) …… (第 30b 页)
  两赈济(旧通志/)
  十七年因灾免淮凤各府本年起运仓麦米十之
  五又南粮水兑十之三(旧通志/)
  二十二年三月以 徐淮
等处去岁水灾遣使以两
  宫及中宫银五万五百两赈济又览给事中杨东 (第 31a 页)
   加升如例(明典汇/)
   九年题准嘉靖八年取到两淮馀盐银十万两候
   秋成米价颇平分投委官召买运赴 徐淮
二仓交
   收(明会典/)
 国朝顺治十一年
诏各府州县俱有预备常平仓及义仓社仓积贮备荒责 (第 6b 页)
 陈初已失淮但以江为境大建中伐齐屡捷淮南之
  地尽复后败于周而江北之地又尽没(通/志) 其刺
  史都督所镇惟不置东西 徐淮
武睢颍秦泾实增 …… (第 9b 页)
  (淮南路扬庐寿宿泗真濠海通和舒滁/涟水高邮无为江南路宣太平池广德)平难(亳/濠)
  远(扬楚/泗)六奇(楚/)静海 (徐淮/
扬通)水军(淮南路扬庐寿海/和泰楚舒泗涟水)
  (高邮无为江南路江/宁宣歙太平池广德)壮武(淮南路 (第 20b 页)
    (营又题裁岁夫改募河兵一百十名五十五年/拨守兵三十名入杨河营雍正五年拨守兵一)
    (名赴山东芝麻庄工所六年添设参将一员统/辖淮 徐淮
扬新旧二十营游击一员分管淮扬) (第 39a 页)
  初行部至兴化见积逋最多鞭笞号苦因垂涕曰
  吾何爱一知府置汝曹于死耶遂弃官归全活甚
  众邑人立像视之(扬州/府志)
   徐淮
字必东武城人弘治中知仪真县至则汰奢
  靡辨贵贱令行禁止以忤中官被诬谪官(南畿/志)
  王恩馀姚人 (第 24b 页)
  面锐耗粮俱平槩运粮四百万石京仓贮十四通

  仓贮十六临 徐淮
三仓各遣御史监收至英宗正
  统初运粮之数四百五十万石而兑运者二百八
  十万馀石淮徐临德四仓支运者 …… (第 47a 页)
 加耗一斗各把总官变卖时价解送清江卫河提举
 司给与官军造船其有司木料并抽分木植价银停
 止
  (臣/)等谨按万历会计录是年准将 徐淮
临德四仓
  民运粮各就水次改兑与军加与耗米领运此改
  兑加耗之始又各仓粮斛每石收耗八升仍照正 (第 57a 页)
 黎 淳(华容人/状元)
 毛 瑄(华容人/参议) 黎民政(华容人/) 刘 礼(澧州人/同知)
  徐 淮(襄阳人/同知)
 凌 英(襄阳人/同知) 罗 球(南漳人/)
 马 鉴(枣阳人/) 袁 盛(枣阳人/知府) 吴 珙( (第 57a 页)
缓即裍打需索鸡犬不宁小民无由申控官司不敢阻
当虽督运粮船亦且让其先过至于闸坝商舟未有免
其破碎者 徐淮
地方驿门昼闭过客有关文者惟在门
楼垂绳上下盖惧狼仆乡里之扰害也此嵩误负之罪
五也如陛下所食大官之滋味 (第 22a 页)
考證今古岂以窈冥为事也耶然愚又有虑焉国事以
民为本今所治在运河是不免以中原 徐淮
之地为壑
而诸臣之有事于漕者一堤之外皆邻国矣此非惟不
足以慰民志尤非所以上答天心水之为灾也固宜昔
(第 30b 页)
武塞宣防躬自沈璧而诸臣亲负薪者凡以为民也
今即使运道通利而 徐淮
万姓之垫溺中州千里之污
莱将听之耶况运道原不烦治能疏导河流使民得宅
土处业则运道自安流也第缘近者胶莱 (第 30b 页)
 之地被祸益烈势惟有纵其所如使还故道而东南
 之漕又必假道于河堤之防之以使之必出于是不
 能免于决而中州 徐淮
之民病矣绝河而北又竭泉
 源以充会通而东省病矣始也因田功废而恃转运
 既也恃转运而田功益废其初因转运 (第 23a 页)
决宜于北流所经七县筑为堤岸以卫张秋巳与河南
巡抚等官议行之然所司原议第开山东河南北直隶
河道而直隶 徐淮
境内实河所经要地拟议未及其事 (第 6b 页)
 徐扬四州之域皆为其纵横糜烂之区矣(禹贡/锥指)
明孝宗弘治八年二月甲戌山东兖州府推官丁伯通

上疏言三事一修河防谓黄河为中国患其来久矣今
张秋之决虽巳塞而当为后图臣以为塞下流为力似
易而有后患塞上流为力似难而免后虞为今日计莫
若舍张秋之初役而专意于黄陵冈虽曰求可责效旦
夕然委任之专议论之同上下齐心财力俱备未有无
成效者也疏上命所司详议以闻 已卯河复南流故
道先是都御史刘大夏等言安平镇决口巳塞河下流
北入东昌临清至天津入海运道巳通然必筑黄陵冈

河口导河上流南下 徐淮
庶可为运道久安之计事下
廷臣集议如大夏等言大夏等乃以正月十日兴工筑
塞黄陵冈及荆隆等口七处凡旬有五日 …… (第 9b 页)
口决啮弥深比旧广阔数倍工费浩大卒难成功臣尝
行视河势见荆隆口堤内旧河通贾鲁河由丁家道口
下入 徐淮
其故迹尚在若于上源武陟县朩栾店别凿
一渠下接荆隆口旧河倘此后河流南迁就引入渠庶
沛然之势可以接济二洪 (第 13b 页)
  河水
明世宗嘉靖六年十月壬申光禄寺少卿黄绾等言黄
河在三代时未尝为患盖以水性向北就而道之其流
自顺故也至于后世引河作渠或以通漕乃不免于堤
障而堤障一溃遂不可支汉时瓠子之役道河北行复

禹旧迹而梁楚之地稍得厎定至隋开通济渠自板渚
引河入汴而河始入淮今黄河自金龙口至安平镇一
支或时北流其馀不入漕河则入汴河皆合淮入海矣
夫跨中条而南为河南山东两直𨽻所交地势西南则
高东北则下其垫没也固宜乃丰沛 徐淮
之水则自沛
河渗流所致夫彭城下邳马陵诸山皆发迹泰山与蒙
羽相接从东转西以逆水势水小则循吕梁出清口入 (第 1b 页)
淮大则河不能容水为山阻泛溢原野其为丰沛 徐淮

患必然也若不疏道别行患无巳时臣以为当于兖冀
之间求其两高中低即中条北条所交者浚之使北至
直沽入海乃得 …… (第 1b 页)
去漕河必淤则当
自沛县及吕梁至淮多造滚江龙之𩔖泄之上流则泥
沙必随水而去乃开浚为易或谓沛河虽有丰沛 徐淮
之患亦为漕河之助殊不知漕河泉源皆发山东不必
资于黄河若南旺马肠樊村安山诸湖实诸泉钟聚之
所宜倍加修浚 (第 2a 页)